因应新冠疫情,长远谋划呼吸健康照护——2023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召开
呼吸学科应关注并解决未满足的健康需求
在新冠疫情进入救治高峰的关键时刻,「2023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今天在京召开。全国呼吸界同仁在线上线下聚集一堂,共议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计。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司长雷正龙、中日医院院长周军到会并致辞。
孙志诚副司长
聂春雷司长
焦雅辉司长
雷正龙司长
周军院长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王辰院士强调,面对严峻的疫情,呼吸界同道为国、为民承命,担当重任,竭诚奉献,展现了呼吸界同道高尚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面对呼吸道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疾病的双重严峻挑战,如何立足当下,放眼长远?为此,此次大会的主题确定为「呼吸学科应关注并解决未满足的健康需求」,以此促使呼吸界同仁在经历了三年的抗疫考验之后深刻思考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意义和脉络。
王辰院士在主旨报告中指出,现代医学正在发生以疾病为原点到以健康为原点的转型,呼吸界、医学界开始从主要关注诊疗、防治向全面关注并实施「健康促进、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六位一体实施全方位健康照护转变。「促防诊控治康」的「六字箴言」已成为指导医学学术和卫生行动的重要思想观念与行动方略。关注并着力解决未满足的健康需求是当前医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医学界应当从医学学科体系建设、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卫生投入、政策制订等多角度多环节分析导致未满足的健康需求的原因,并对应采取有效、具体的解决措施,这也成为了医学各学科能否成其先进的关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愈来愈凸显的诸多健康挑战面前,医学界更应该以冷峻的目光、清晰的头脑、缜密的思维、笃实的行动来规划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行动。
在大会上,与会专家分别从国家卫生投入、卫生经济学、群医学和共病、「促防诊控治康」健康照护理念、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建设等不同角度深度剖析和探讨了如何理解和解决未满足的健康需求。
近十余年来,呼吸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行业发展「三驾马车」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本届大会内容除深入探讨解决未满足健康需求的关键举措外,还将对呼吸学科发展的各项关键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做出未来工作规划与部署。
2012年我国衔接国际标准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培」)工作启动(此项工作被称为呼吸学科的「基因改造工程」)。2016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成为首批国家专培试点专科。2022年488名专培学员通过首次国家统一结业考核,顺利结业,标志着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培体系建设经过10年努力已初步建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进修(简称「专修」)和专科单项规范化进修(简称「单修」)自2019年启动招生至今,培训学员万余名。专培、专修、单修相结合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已成为推进我国呼吸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呼吸健康照护水平的重要动力。
2017年我国呼吸学界启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规范化建设(简称「规建」),并于 2018年5月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全国呼吸专科联合体、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共同发布了《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规范化建设标准》;同年,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呼吸疾病的照护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共同发布了《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诊治体系与能力建设规范》,并启动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与能力建设(简称「基层规建」)项目。规建5年间,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之后23个省市卫健委印发关于呼吸学科能力建设的文件。迄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建工作遍布31省市,3221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正式开展了规建工作,13053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基层规建工作。
2016年8月,全国呼吸专科联合体成立。截至目前,呼吸专科联合体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1700余家医疗机构,20个省建立了省级专科联合体。在这个互通互联的平台上,呼吸学科开展专科专病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工作,助推专科联合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呼吸疾病防治水平整体提升。
2012年1月12日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正式成立,十年来质控中心从「病种、技术、管理」三个质控维度开展工作,制定国家呼吸疾病医疗质控指标,连续7年发布国家呼吸医疗质控报告,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省级质控中心及哨点医院体系。
官方微信